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18:24:09   浏览:84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渝府发〔2012〕65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已经2012年5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12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生产,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运用诚信综合评价结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是指评价实施单位依据本办法和评价标准,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的市场经营和现场管理情况的量化评分。
第三条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建立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和运行平台,发布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结果,对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工作实施监督指导。
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项目监管权限和评价标准规定,开展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工作,配合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和运行平台。
市、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明确相应的机构作为评价实施单位,具体负责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工作。
第四条 评价实施单位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照本办法、评价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注重结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依托市级城乡建设管理平台和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实现全市工程项目信息、企业人员信息、监督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监管机制。

第二章 评价体系

第六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由企业市场行为评价和企业现场行为评价组成,分别占总权重的60%和40%。
企业市场行为评价由企业通常行为评价和企业合同履约行为评价组成,分别占总权重的40%和20%;企业现场行为评价由企业质量行为评价和企业安全文明施工行为评价组成,各占总权重的20%。
第七条 企业通常行为评价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一定时段内的业绩、纳税、奖励、处罚等信息的量化评分。
企业合同履约行为评价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一定周期内的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备案、农民工工资保障、工程价款结算履约、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履约情况的量化评分。
企业质量行为评价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一定周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期间的现场工程质量管理情况的量化评分。
企业安全文明施工行为评价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一定周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期间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情况的量化评分。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时段、周期等在评价标准中明确。
第八条 企业市场行为评价采取加减累积分制计算,企业现场行为评价采取动态平均分制计算。
加减累积分制是指被评价建筑施工企业一定时段内所有企业市场行为评价分值的加减累计,动态平均分制是指被评价建筑施工企业在一定周期内所有在建工程项目某类企业现场行为评价分值的算术平均。
第九条 建筑施工企业各类行为评价按实际分数计算,低于0分的,按0分计算。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应按各类行为评价权重每日动态计算。
第十条 建筑施工企业初次评价前的各类行为评价暂定分,以招标文件确定开标之日的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各类行为评价平均分确定,直至该类行为评价开始评价为止。

第三章 企业市场行为信息采集

第十一条 企业市场行为信息由城乡建设管理相关监督系统自动采集、企业自行申报、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评价、司法机关及市级以上监督部门抄送相结合的方式获取。
第十二条 建筑施工企业的业绩,由城乡建设管理相关监督系统自动采集,并实时进入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
第十三条 建筑施工企业在完税后应持《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信息申报表》和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及时向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申报纳税信息。
第十四条 国家级工法、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部级工程质量类奖项、部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市人民政府通报表扬等奖励信息,建筑施工企业应持《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信息申报表》和获奖文件或其他证明材料,及时向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申报。
第十五条 建筑施工企业违法犯罪信息和市级以上监督部门认定的处罚信息,建筑施工企业应持《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信息申报表》和处罚文书或其他证明材料,及时向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申报。
第十六条 市、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认定的奖励信息、处罚信息,由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相关机构汇总填写《建筑施工企业通常行为评价抄告表》报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复核后,按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并纳入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公示。
第十七条 司法机关及其他市级以上监督部门依法认定的奖励信息、处罚信息,经抄送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复核后,按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并纳入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公示。
第十八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如实申报诚信信息。
建筑施工企业主动申报奖励信息的,按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应由建筑施工企业申报的奖励信息未申报的,不予评价。
第十九条 鼓励建筑施工企业主动申报处罚信息。
建筑施工企业知道或应当知道司法机关及其他市级以上监督部门依法认定的处罚信息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应完成处罚信息的申报;建筑施工企业主动申报该类处罚信息的,按评价标准减半执行;建筑施工企业超过20个工作日仍未完成申报的,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获取该类处罚信息后,1个工作日内发出《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信息责令申报通知书》,建筑施工企业按责令要求申报处罚信息的,按评价标准实施评价。

第四章 企业现场行为信息采集

第二十条 企业现场行为信息由评价实施单位以现场评价方式获取。
第二十一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自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同意开工建设之日起,评价实施单位应指派评价人员对其进行企业现场行为评价。
评价实施单位应在一个评价周期内,对所负责评价的项目完成一轮评价,且每个项目每周期原则上只评价一次。
第二十二条 项目因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出现质量安全隐患被责令停工整顿,或者发生群访集访事件导致停工的,评价实施单位应立即按评价标准予以扣分,并在停工整顿期间延续扣分,不受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限制。
第二十三条 因故需停止企业现场行为评价的,经评价实施单位审查同意后报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未经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同意,不得擅自停止企业现场行为评价。
第二十四条 评价实施单位应根据监管职责、监管内容和监管时限,确定企业现场行为评价终止时间。
第二十五条 评价实施单位进行企业现场行为评价时,评价人员应不少于两人,并主动出示工作证件。
企业现场行为评价过程中,在影响评价的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评价人员应留存影像资料。
第二十六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协助、配合开展评价工作,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回答有关询问,不得干扰阻挠。
第二十七条 评价人员进行企业现场行为评价应当场如实填写评价表,并在评价完成后交由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项目负责人当场签字。
第二十八条 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不认可评价结果的,应在评价表上写明不同意见和理由,视同当场提出异议。评价实施单位应按本办法第六章相关规定处理。
施工单位拒绝在评价表上签字且不陈述不同意见和理由的,由评价人员将此情况记录在评价表上,并由建设、监理单位见证签字,该次评价结果视为有效。

第五章 信息审核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城乡建设管理相关监督系统采集的企业市场行为信息,由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自动评价。
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评价、司法机关及市级以上监督部门抄送采集的企业市场行为信息,由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收到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复核意见当日内,按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并纳入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公示。
企业自行申报的企业市场行为信息,由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在受理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送有关部门核查。有关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书面核查意见,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在收到书面核查意见当日内,按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并纳入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公示。
第三十条 评价人员应在评价当日内,将企业现场行为评价录入系统或上交审查。
企业现场行为信息自采集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由评价实施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完成审查并提交本单位负责人审核。评价实施单位负责人应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第三十一条 区县(自治县)评价实施单位按程序对企业现场行为信息完成审核后,应上报市级评价实施单位。
市级评价实施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应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提出是否抽查复查的建议提交本单位负责人审核。
市级评价实施单位负责人应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决定不进行抽查复查的,纳入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公示。决定进行抽查复查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抽查复查;发现存在问题的,退回区县(自治县)评价实施单位重新评价、审核后再予上报。
第三十二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应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
公示无异议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自公示结束的次日起生效。
公示有异议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按本办法第六章相关规定处理,自处理完结的次日起生效。
第三十三条 记载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的纸质、影像等资料由评价实施单位保存,评价生效后保存期不得少于3年。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电子数据由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长期保存。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电子数据的储存介质,按保密介质管理规定保管。
第三十四条 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应每日定时对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电子数据进行备份,每周对备份数据进行一次恢复测试,并做好维护记录。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进行复查核验,保证系统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评价。
第三十五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在“重庆市建设工程信息网”和“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信息网”上公示和发布。需在其他媒介发布的,内容应相同。

第六章 异议处理

第三十六条 市、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外公布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异议受理部门和联系方式,并建立健全处理机制。
第三十七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的异议由评价实施单位负责处理,原评价人员应当回避。
企业市场行为评价的异议处理,以有关法定机关出具的有效文件为依据。企业现场行为评价的异议处理,以留存的评价纸质资料、影像资料和现场事实为依据。
第三十八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公示期内,任何组织或个人均可提出异议。异议人应提供真实身份、联系方式和具体事实理由。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异议,可不予受理回复。
第三十九条 公示期内的企业市场行为评价异议,应向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提出。
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应在受理当日内将异议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中予以记录,并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作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应送达异议人,并自次日起生效。
第四十条 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对企业现场行为评价当场提出异议的,评价实施单位应在2个工作日内另行指派人员对异议事项进行核查,并在核查意见送达异议人当日内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中予以记录。
第四十一条 公示期内的企业现场行为评价异议,应向评价实施单位或市、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评价实施单位或市、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异议当日内将异议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中予以记录。
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处理的异议,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转送有权评价实施单位处理。
第四十二条 评价实施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公示期内的企业现场行为评价异议作出处理意见,并在处理意见送达异议人当日内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中予以记录。
异议人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理意见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复核。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组建复核小组作出复核决定送达异议人,并自次日起生效。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作出的复核决定为企业现场行为评价的最终决定。
第四十三条 异议处理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人员涉嫌违纪违法的,由有权部门依法查处。
第四十四条 建立异议统计分析制度,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定期将异议处理情况抄送市级评价实施单位,市级评价实施单位汇总分析后上报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第四十五条 生效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数据,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以下情形确需更改的,应由企业自行申报或评价实施单位填写《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数据更改申报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更改。
(一)有权部门依法撤销或变更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数据的;
(二)同一事由产生其他法律后果,按评价标准需更改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数据的;
(三)其他法定原因导致已发布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数据需更改的。
第四十六条 经批准更改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数据,由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更改,并做好见证记录。
更改后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不具有溯及效力。

第七章 评价运用

第四十七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应在建筑业企业库、人员库和项目库中同步联动记录。
第四十八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在国有投资(含国有投资占主导或控股地位)工程的招投标评分中占10%,其他工程参照执行,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
纳入招投标评分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以招标文件确定的开标之日为准。
联合体参与投标的,其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按联合体中最低评价认定。
第四十九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应与企业资质资格动态监管、评优评先、政策扶持等相结合,具体办法由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八章 罚 则

第五十条 建筑施工企业在资质申报、诚信综合评价、工程招标投标等活动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相关机构应予以通报,并按评价标准实施评价。
建筑施工企业经责令仍不申报处罚信息的,按评价标准加倍执行。
第五十一条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工作情况,纳入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年度目标考核。
评价实施单位不按规定程序评价、不按规定时限评价、评价情况与实际不符的,责令限期改正,在全市予以通报。由此造成集中投诉或不良影响的,由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五十二条 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评价实施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评价资格、调离工作岗位、撤职等处理;涉嫌违纪违法的,移送有权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三条 评价实施单位不按规定程序,擅自修改记载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的纸质、影像、电子数据等资料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涉嫌违纪违法的,移送有权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四条 未按规定保存记载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的纸质、影像、电子数据等资料,造成丢失、损坏或被篡改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涉嫌违纪违法的,移送有权部门依法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项目报建、招标公告发布、招投标情况确认、合同备案、施工许可、质量安全、合同履约以及诚信评价的监督管理,市、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在“重庆市建设工程信息网”实时记录、动态发布。需在其他媒介上发布的,内容应相同。
第五十六条 企业合同履约行为评价需在工程项目现场进行的,其计分规则、信息采集审核、异议处理等按本办法有关企业现场行为评价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城乡建委负责解释。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1.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结构
2.企业市场行为信息采集审核流程图
3.企业现场行为信息采集审核流程图
4.评价实施单位两级审核制度流程图
5.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相关机构两级审核制度流程图
6.公示期内异议处理流程图
7.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信息申报表
8.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数据更改申报表
9.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信息责令申报通知书
10.建筑施工企业通常行为评价抄告表


附件1:

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结构

现行招标评标办法:经济标┓
商务标┢ 100%
技术标┛
采用诚信综合评价评标办法:经济标┓
商务标┢ 90%
技术标┛
诚信综合评价━ 10%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权重表

企业市场行为评价(权重:60% )
企业通常行为评价(权重:40%)
业绩
近2年内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有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业绩的,按累计承包总额排名计取得分
纳税信息
根据当年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缴纳营业税、所得税等税种情况计取得分
近2年内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有纳税(含营业税和所得税)的,按累计纳税总额排名计取得分
外地入渝企业当年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产生的所得税全额在本市缴纳的,给予相应得分
奖励信息
科技进步类奖励信息
工程质量类奖励信息
安全文明施工类奖励信息
通报表扬类奖励信息
处罚信息
市场交易类处罚信息
项目管理类处罚信息
综合管理类处罚信息
企业合同履约行为评价(权重:20%)
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备案情况
报送施工合同履约情况
工程项目中(终)止合同履约情况
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保障情况
工程项目价款结算履约情况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履约情况
企业现场行为评价(权重:40%)
企业质量行为评价(权重:20%)
房屋建筑工程评价标准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行为评价
施工现场工程实体质量评价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评价标准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行为评价
施工现场工程实体质量评价
企业安全文明施工行为评价(权重:20%)
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情况评价
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评价



附件3:

企业现场行为信息采集审核流程图
有异议
评价完成后
各方签字,但不认可本次评价,视同当场提出异议
施工单位拒绝在评价表上签字且不陈述不同意见和理由
评价实施单位指派至少2名评价人员进行评价,并当场如实填写评价表
评价人员将此情况记录在评价表上,并由建设、监理单位见证签字,该次评价结论视为有效。同时,在影响评价的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留存影像资料
评价实施单位应另行指派人员对异议事项进行核查,并在核查意见送达异议单位当日内录入评价系统(2个工作日)
评价人员将企业现场行为评价录入系统或上交审查(当日)
评价生效
评价实施单位按两级审核制完成审核(3个工作日)
市级评价实施单位按两级审核制完成确认(3个工作日)
核查无误
市级评价实施单位认为上报数据可能存在疑点的或者决定对上报信息进行抽查复查的,组织抽查复查(5个工作日)
公示
(3个工作日)
按相关规定进行核查处理
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项目负责人应当场在评价表上签字确认
字确认。
各方签字认可本次评价
发现存在问题的,退回评价实施单位重新评价、审核后再予上报
审核通过


附件4:

评价实施单位两级审核制度流程图
评价人员录入评价结果或上交审查(当日)

审核通过
审核通过
评价实施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审查(1个工作日)
评价实施单位负责人审核
(2个工作日)
提交到市级评价实施单位审核、确认
检查评价表纸质件与网上录入是否相符
检查评价表纸质件签名手续是否完善
未签名的,是否采集相关证据佐证,证据是否充分

审查本区域、本轮评分程序是否合规
审查畸高、畸低项目,并决定是否抽查
对发生投诉、举报或者现场提出异议的项目另行派人,组织核查

附件5: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相关机构两级审核制度流程图
发现存在问题的,退回区县(自治县)评价实施单位重新评价、审核后再予上报
决定抽查或复查
提出是否抽查、复查建议
区县(自治县)评价实施单位上报评价结果
市级评价实施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审查(1个工作日)
市级评价实施单位负责人审核
(2个工作日)
公示(3个工作日)
审查区县(自治县)本轮次评分的项目评分完整性
审查畸高、畸低评分项目
审查申请复查的项目
组织区县(自治县)交叉抽查或组织复查小组,进行抽查或复查,并提出抽查或复查意见
主动
抽查
定期对诚信评价系统进行复查核验,保证系统按规定和标准评价
评价生效
有异议
按相关规定进行核查处理





附件6:

公示期内异议处理流程图
企业市场行为评价的异议

向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提出
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处理意见应送达异议人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公示期内,任何组织或个人均可提出异议
评价生效

向评价实施单位或市、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

企业现场行为评价的异议

评价实施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意见,并在处理意见送达异议人当日内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中予以记录
可在收到处理意见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复核
对处理意见不服的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建复核小组
评价实施单位或市、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在接件当日将异议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中予以记录
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应在受理当日将异议在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中予以记录
对评价人员提出异议
对现场行为评价提出异议
评价人员行为涉嫌违反工作纪律的
评价人员对评价标准把握不当,未按标准评价的
施工单位拒绝签字提出异议,或任何组织和个人提出异议的
施工单位签字同意评价结果后,公示期间进行投诉的
移交市级或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纪律监察部门处置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评价标准作出解释,并作出是否需要复核现场行为评价的决定
纪律监察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将结果告知异议人,并抄送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
相关市级评价实施单位会同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复核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交叉回避原则,组织复核小组进行复核,提出复核意见
本次诚信评价不变,调查后对责任方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结果应抄送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并录入诚信综合评价系统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最终决定,并送达异议人
区县(自治
县)评价的
市级评价的
不需复核评价的
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处理的异议,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转送有权评价实施单位处理
























注:企业合同履约行为评价需在工程项目现场进行的,其异议处理按本办法有关企业现场行为评价的规定执行。


附件7: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信息申报表

申报单位(公章): 申报日期:
申报信息全称
申报信息类别□纳税信息
□奖励信息
□处罚信息
载明申报信息的
文件名称及文号
载明申报信息
文件的发布主体
提供的附件
材料清单
需说明的情况
申报企业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附件8: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数据更改申报表

申报单位(公章): 申报日期:
拟更改数据全称
拟更改数据类别□业绩 □纳税信息
□奖励信息 □处罚信息
□企业合同履约行为信息
□企业质量行为信息 □企业安全文明施工行为信息
更改数据的依据文件全称及文号(应附文本)




依据标准评价作出的具体更改建议




评价实施单位
审查意见




市城乡建委建管处
审查意见





市城乡建委
审批意见





申报单位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附件9: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信息责令申报通知书

××××××:
根据《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企业通常行为评价标准》,现已掌握你单位存在××处罚信息。此前,你单位对该处罚信息未予自行申报。根据《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暂行办法》的规定,请你单位自收到本通知书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按规定申报该处罚信息。逾期仍不申报的,将按规定给予处理。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年××月××日

附件:



领取人: 领取时间:


附件10: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行为评价抄告表

填报单位(公章): 填报日期:
评价所涉企业名称
评价所涉标准
企业行为简述
根据评价标准
拟评价意见
市城乡建委
复核意见
备注
(附件)
填报人 联系电话



注:“评价所涉标准”指《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企业通常行为评价标准》中的规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94号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

随着公路、铁路(含轻轨)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噪声引发的扰民纠纷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地控制交通噪声污染,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现就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涉及到环境噪声问题,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条、十二条、三十六条、三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二、在已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城市区域,其评价范围内应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执行,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城市区域,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认其功能区和应执行的标准。

三、公路、铁路(含轻轨)通过的乡村生活区域,其区域声环境功能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 /T 15190-94),确定用地边界外合理的噪声防护距离。

评价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其室外昼间按60分贝、夜间按50分贝执行。

四、建设的公路、铁路(含轻轨)通过现有城镇、乡村生活区、学校、医院、疗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根据区域声环境质量要求和环境噪声污染状况,可以采取设置声屏障、拆迁或者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等不同的措施控制环境噪声污染。

五、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原《关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1999]46号)废止。

二○○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司法正义的实现
——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探讨中寻找司法正义

梁雅琳

司法公正又称司法正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前者是指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何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后者是指是这种确认何分配的过程与方式体现公平性。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辨证统一的问题。在大陆法系的国家更注重的是实体主义,因而产生了“重实体轻程序”的理论;而英美海洋法系的国家注重的却是程序的正义,并将其提升到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

【内容提要】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是否有轻重之分呢?如果有那又孰重孰轻呢?
对于这个问题上,法学界争论不休,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实体法一元论、程序法一元论、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我认为实体法与程序法都是法律调整社会的重要手段,所以不应把其中之一放在另一更高高度上,而让其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发挥各自的作用。

【关键词】
实体法一元论 程序法一元论 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司法正义 实体法 程序法

一、实体法一元论(不完全的程序正义)
“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辅助法。” ——某民事诉讼法教材
“审判程序何法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此密切,就象植物的外形何植物的联系,动物的外形和动物的联系一样。审判程序和法律应当具有同样的精神,因为审判程序只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在生命的表现。” ——马克思
顾名思义,实体法一元论就是大陆法系国家主张的观点,即重实体而轻程序。在司法传统制度模式下,程序的作用应是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法为宗旨的,实体法是内容与目的,程序法是形式和手段,内容决定行使,目的决定手段。所以实体法为主,程序法为辅,程序从属于实体,无法决定实体法的固有模式和内在本质理论上,程序被看作实体的附庸,程序法被看作实体法的从法、助法,程序法无独立意义可言。
在程序法中的诉权只是实体法上权利的延伸和变形,原告在对被告享有的实体法上的权利得不到满足时,即产生诉权。诉权是实体法上的权利的作用或效果,是裁判上的手段。诉讼应当以实体法认可的请求权为前提,当该项请求权不被他人承认时,才可以向法院起诉,因此诉讼制度旨在实现实体法上的权利。
程序法因诉权本身是实体请求权的延长线或派生,所以是从属于实体法的单纯的程序法;进而诉讼法学也是以诉讼程序理论为核心内容,诉讼程序则是实现实体法的工具。
在司法实践上,程序法紧紧被看作法院办案的操作规程,其地位低至可有可无,违背程序的现象多且频繁,常常忽略程序正义在司法公正重的价值。
二、 程序法一元论(纯粹的程序正义)
“程序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是自由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只要程序适用公平,不偏不倚,严厉的实体法也可以忍受。事实上,如果要选择的话,人们宁愿生活在忠实适用我们英美法程序的苏联实体法制度下,而不是有苏联程序所实施的我们的实体法制度下。” ——杰克逊【美国联邦最高院大法官】
“诉讼法是实体法之母。” ——谷口安平【日】
程序法一元论则提出了与实体法一元论相对的观点,这是英美海洋法系国家所支持的观点。
程序正义一词最早寻源于英美海洋法系中的“正当程序”思想,它泛指对任何个体权益的剥夺均须保证其享有被告知权、陈述权和请求听证权。
程序法一元论主张程序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标志,指司法正义的精髓所在,离开程序法和程序性规则,任何法律制度都无法运转,程序正义既吸纳了民主和人权的价值,通过程序促进政治稳定与连续,将权威奠基在合法性的基础之上,程序是一切正义的来源。。就如英国古老的箴言说“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一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这种观点中坚持以诉讼过程而不仅以诉讼结果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的理念,它强调在诉讼中,要实现实体公正,必须从程序着手,首先实现程序公正程序公正为出发点即着眼于过程公正的诉讼程序则更多的注重程序的自治和程序的安定,强调只要程序本身被遵守,实体的处理结果就应当被认为是公正的;其特点是程序刚性,诉讼主体如果违反法律关于诉讼规程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对其不利的后果发生。将诉讼程序本身具备的内在品质作为评价程序的标准,而不再以程序对实现实体上的有用性作为评价诉讼程序的价值标准。
三、 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
“实体法和程序法犹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对诉讼都起作用,在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主从关系。 ——兼子一【日】
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是我所赞同的观点,它认为实体法与程序法处于一样的高度,相伴而生,相随而亡的,两者关系极为密切,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同等关系,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对于解决社会冲突或纠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种观点既不赞实体法一元论,也不赞程序法一元论。就是说,程序法的第一价值是保证实体法的正确实施,同时绝不能忽视其自身的重要独立价值。
在司法实践上,实体法和程序法地位同重,原告提出自己享有判决请求权之后,法院将对原告的该项主张是否具备作为实体法律关系内容的“权利保护要件”进行认定。法院如果认定原告的请求具备权利保护要件,就会作出原告胜诉的判决;反之,法院如果认定原告的请求不具备权利保护要件,则将判决被告享有判决请求权,即驳回原告的请求,判决被告胜诉。但是在这过程中必定遵循程序法所规定的程序。
从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一般理论中分析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在调整民事法律关系、规范私人主体的社会活动中共同协调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一方面,民事诉讼法依托与民事实体法,按照民事实体法的要求安排其程序,以实现民法上所规定的权利;另一方面,民法上的权利的实现又依赖于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对民法有着保障和限制的作用。
民法能调整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活动,说到最后都是因为法律赋予它的强制力,但是这种强制力仅仅停留在法的属性上,即法律条文上,并为实现化。在实践层次上它通过特定的形态而现实化,这种形态即使诉讼强制,即民法只有通过民事诉讼法一系列程序的贯彻与实现,它的内部生命才能得以实现。诉讼强制是一种国家运用强制力的形式,因此诉讼是一种现实上的强制力。
民法-————实体法——理论上的强制力——规定强制力

基础、目的 保障、限制

民事诉讼法——程序法——现实上的强制力——实现强制力
所以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并不是实体法一元论中称的程序法是实体法的助法,更不是程序法一元论中称的程序法是实体法之母,要贯彻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千万不可重此轻彼,坚一弃另,而要双管齐下,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和人文的进步。
(一) 从民事诉讼法角度分析——反斥实体法一元论
实体法是关于现实生活的模式规范,从根本上说是静态的,自身缺乏实施上的保障。民事诉讼法是以程序制度来保障民事实体法的实现的。程序保障在广义上意味着为了保证审判的公正而和程序或制度上设定的种种要求和规范性作法,它体现着民事诉讼法对于民法要求的适应性与一致性。
1、民事诉讼法实现民事实体法的层次
(1)具体层次:依据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程序解决具体民事纠纷,适用民法做出判决
(2)一般层次:通过民事诉讼法自身在实体公正方面的合理性,特别是具体案件正确审理的示范和教育效应,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树立起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作为民法实现上的坚强后盾的威名。而赋予民法一定的“威慑力“,是民法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自觉遵行。换言之,既充分发挥民事诉讼的预测和指引功能。
2、民事诉讼法对民法实施的保障作用
(1)民事诉讼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实体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系列前后衔接的程序阶段与环节,从程序的技术性角度来说保证了较好或更好地实现实体公正。